@李淼李三水: 前两天吃鸡蛋的时候突然想到,“鸡蛋这东西,古代是不是挺贵的?”
之所以这么想,是因为我记得 90 年代甚至是 2000 年代,在偏远地区的农村还会把鸡蛋留起来去换钱,感觉是个值点钱的东西。
国内的资料不好查,我就查了下日本的资料。里面写鸡这种动物最开始是隋唐时传入日本,但当时主要是观赏用和斗鸡用。之后日本养鸡也只是贵族阶层当宠物来养,而且养的也不是我们现在下蛋的那种鸡。
到了江户时期,相当于我国清朝时期,日本人开始吃鸡蛋了,但也是被视作珍贵的补品,一枚鸡蛋要 20 文钱,差不多人民币 40 元一枚鸡蛋。到了大正时期(相当于我国民国),鸡蛋的价格降低了不少,价格是 7 分一枚(当时日本 1 日元 = 100 分),而一盘咖喱饭也是 7 分一份,相当于现在 20 元人民币左右。还是挺贵。
这个价格维持到 1970 年代,还是这个水平,据说在电视剧《阿信》里也如实反映了。但在这之后,随着蛋厂的技术进步,蛋鸡的品种改良,鸡蛋的价格就开始迅速下降。2020 年前后,日本批发市场的价格是一枚鸡蛋 7 日元,合人民币 0.35。即使在超市里,10 枚鸡蛋也差不多 220 日元左右。但是从 23 年开始,鸡蛋的价格开始上升,超市里 10 枚鸡蛋到了 300 日元左右的价格,按目前汇率合人民币 15 元。
看了下前两天我买的鸡蛋,0.8 元一枚。也就是说,我们大概活在了鸡蛋价格历史上最低的时代,所以鸡蛋才显得普通而平常。
之所以会想到这个事儿,是因为有时候我会看到欧洲那些用来吃鸡蛋的华丽的餐具,不由得会想,“不就是个鸡蛋吗”。但回到 20 世纪之前的年代,鸡蛋也许真的配得上那些那些餐具。就好像大闸蟹的例子反过来,以前都没人愿意碰的东西,现在大个的得上百甚至几百块。
另外今天看新闻,美国的鸡蛋已经涨到 1.5 美元一枚了。
@蘸盐:《红楼梦》六十一回,大观园厨房柳家的说鸡蛋 “十文钱一个”。不过这个明显是往虚高里说的价格。康熙时《燕京杂记》即说京师达官贵人家中的司厨仆役之流 “予十买五,便称良厚”。乾隆晚期的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,也批注道 “柳家的鸡蛋开销十个钱一个,即此一端,宜十年而花百万也”,也是说这价格虚高了。清代鸡蛋价格,许仲元《三异笔谈》里面提到过一句,说嘉兴鸡蛋 “百枚价三百文”,也就是三文钱一个鸡蛋。清末有些州县对携带进城出售的鸡鸭卵征税,标准是每枚收税一文。鸡蛋南北方皆产,物价相差也不会太大,因此三文钱一个的价格可以参考(即使像柳家说的短时间价格昂贵,估计也就是五六文一个)。著名的 “道光皇帝吃鸡蛋” 的故事,有人说是道光帝跟曹文正(即曹振镛,武英殿大学士,“多磕头,少说话” 那位)聊天时发生的。这是把吃鸡蛋跟裤子膝盖打补丁那个故事弄混了。欧阳昱《见闻琐录》称此事发生在道光帝与潘文恭(潘世恩)之间。道光问鸡蛋的价格,潘世恩游移其辞说平时八九文一个,贵时七八十文一个。这已经是怕得罪内务府采办、宫中太监,往高里说的价格了。结果道光笑曰 “朕吃的鸡蛋一千二百文一个”